改logo不如学情绪管理课
作者:编辑部
2023-03-08
摘要:只要说出真话,就能够挽救诺基亚的资产。

“每当有人问我‘哦!诺基亚(Nokia)还在吗?我以为你们已经被微软(Microsoft)收购了呢’时,我就感到很痛心。”

这句话出自《偏执乐观:诺基亚转型的创业式领导力》的共同作者之一李思拓(Risto Siilasmaa),他曾在2012-2020年间,担任诺基亚董事长。

2008年5月,李思拓受邀出席诺基亚年度股东大会,并正式加入董事会时,他自述“欣喜若狂、受宠若惊”。这份良好感觉其来有自,当时诺基亚智能手机的全球市占率超过50%。然而,此后4年间,诺基亚市值缩水超过90%,股价也从28美元,跌破3美元。原因何在?

根据欧洲工商管理学院(INSEAD)策略学教授阮贵辉和芬兰阿尔托大学策略学教授提摩·维欧瑞的研究,诺基亚败在中高层经理人心怀恐惧,导致全公司落入一种惯性(或惰性),无力回应颠覆战局的iPhone。

领导层对坏消息不闻不问,管理层只敢报喜不报忧

在《谁杀了诺基亚?是诺基亚自己》(Who Killed Nokia?Nokia Did)文中,阮贵辉和维欧瑞写道,弥漫在诺基亚的深层恐惧,可归咎于领导阶层的喜怒无常,中层主管犹如惊弓之鸟,没人敢说真话。

受访的主管形容,“诺基亚的董事会和高阶主管经常‘扯开喉咙’吼人。很难跟他们说,他们不想听的事情。威胁要开除人或降职也是司空见惯。”

不过,企业兴衰往往很难归于单一原因。李思拓坦言,人们大可以说,谁都看得见诺基亚当年就像铁达尼号要撞上冰山,事实并非如此。当时,包括苹果(Apple)在2007年推出的iPhone和Google隔年发布的Android操作系统,连诺基亚的车尾灯都看不到,诺基亚自己也持续创新中。

因此,如同《谁杀了诺基亚?是诺基亚自己》这个文章标题,是诺基亚的成功带来的自满害了自己:先是不认为自己会失败,等到危机暗潮汹涌,又集体陷入对于失败的恐惧,没人敢说做不出好产品。

亲身经历一切的李思拓,列出组织罹患“成功之毒”的症状之一就是,坏消息传不到上层,而上层也没能去挖掘负面消息或事实。而当组织对于坏消息不闻不问,形同封闭了改革的契机。

内部的持续创新与沟通,来自于无所畏惧的组织文化

回到“诺基亚还在吗”的疑问,这家成立于1865年的芬兰公司,确实在2014年将行动电话业务卖给微软(微软后来又售出)。而直面失去战场的恐惧,也让自己无路可退,专注经营网络通讯设备与服务事业,如今依旧是一方之霸,市值从2012年的跌破百亿欧元,在2023年初回到约247亿欧元。

时隔多年,阮贵辉和维欧瑞再次撰写《诺基亚的再造是由情绪驱动》(Nokia’s Reinvention Was Emotionally Driven)一文,指出由李思拓主导的新董事会,大力推动情绪控管(emotion regulation)和文化改革计划,通过回复组织内部的坦诚和信任、摆脱对于现况的依附,将经营焦点转向聚焦未来,而非崇尚过去。

《心理安全感的力量》一书指出,“成功需要不断创新,需要专业知识、独创性及团队合作。没有心理安全感,专业知识和创造力很难充分发挥。”改革后的诺基亚,当众骂人的高管,事后得当众道歉;主管必须在一页简报里直言“自己为了什么辗转难眠”。难怪阮贵辉和维欧瑞会在研究中总结,“只要说出真话,就能够挽救诺基亚的资产。”
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