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鼎立,不同的领导性格,吸引不同技能的下属跟随,对应出不同的策略和成绩。他们不就像是动荡时代之下的三位老板,各自带领三家企业,企图在乱世中存活?这不仅需要领导的技巧,更需要带人的头脑。
善于权谋、有容人之明
《异同杂语》里写道,“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”正是旁人口中对于曹操的评价。
《三国志·崔琰传》里有更多曹操性格的描述:“初,太祖性忌,有所不堪者,鲁国孔融、南阳许攸、娄圭,皆以恃旧不虔见诛。”意思是,曹操天性善忌,孔融、许攸、娄圭自恃为曹操老友,言语冲撞,因而被杀。
如果将曹操放在当代,可以说是“任务型领导”,霸气、严厉、能力超群,一旦他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,不太在乎下属反对的声音,是典型的“霸主”。下属在他面前,说话要小心,表现也要战战兢兢。不过,他并不单纯是脾气暴戾,曹操最厉害的地方是“擅权谋”,懂得在该容忍的时候,展现容人之明。
袁绍要发兵讨伐曹操时,曾请手下陈琳写了一封讨贼檄文(名为《为袁绍檄豫州文》),里面痛骂曹操的祖父、父亲,说他是宦官的后代,品行不良、剥削人民。没想到经历官渡之战,袁绍大败,陈琳被掳。照理说,曹操应该会气到马上把这个骂自己祖宗八代的人给砍了,但曹操却表现出“你只是人在其下,不得已而为之”,还赞赏陈琳的才气,让陈琳因此死心塌地的跟随。
《三国志》也讲过曹操擅权谋的事迹。官渡之战时,曹营许多下属与袁绍私下通信,曹操得胜后,将这些来往信件摊在下属面前,看都不看就放一把火全烧了。坦白说,这就是一场领导人的演戏,通过一段演出收买人心,让想背叛的下属放下忐忑的心情,继续效忠,以完成统一三国的大业。
曹操之所以没被人称为暴君,正是因为他有这番容人之量,懂得在关键时刻作秀,即便心情不爽还是把气先忍着,达到收买人心的效果。
小结:如果员工有称霸一方的野心,欢迎选曹操当老板。在他之下,你必须有谋略,能够为老板所用、出谋划策,或者有足够的才气让老板能欣赏你,但也要善于忍耐,在不宜过度彰显自己的时刻,不露锋芒,等待更好的舞台和时机来临。当然,你要绝对忠诚,避免老板起了疑心,挥刀砍杀。
以德服人、懂得借重文武
刘备自认为汉室正统,对外有刘皇叔的称号。他没有曹操的霸气,更没有曹操的权谋,他展现的是宽厚仁义的品德,形塑出让人想跟随的形象。因此,他不会独断独行,而是会等所有下属一起前进,甚至会以贤臣的意见为主。
在建立蜀国之前,刘备以自身性格吸引了关羽和张飞结拜成三兄弟,但在攻城掠地的决策面相对保守,没有太多的雄才霸略。到了诸葛亮出山辅佐后,刘备也大多听从他的建议,直到关羽被杀、失了荆州,才不听诸葛亮的建言,执意出兵讨伐东吴,最终病死白帝城。
在现代来看,刘备不属于任务型领导,他属于情感型领导。单靠性格和情感就能服众,找到《三国演义》所写的五虎将,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黄忠、赵云都誓死追随。在经营蜀国的过程里,正是靠着诸葛亮的头脑和五虎将的武力,打出一片天下。
小结:员工需要为老板献计,靠这些提案鼓励老板做出比较进取的决策,但对老板来说,忠诚、兄弟情怀,远比聪明更为重要。这种老板会因为情谊考虑留人的类型。
任贤为材、广听明断
孙权是三人间年纪最小就掌握权力的人。其兄孙策遇害身亡,孙权临为受命扛起大旗,就像是年纪轻的CEO,面对组织内的老臣和前辈,容易被轻视和忽略,随时有人想谋权夺位。在史书上曾记载,孙权天性活泼,禁得起别人开玩笑,在东吴早年的群臣会议中时常充满笑声。为了安抚群臣,孙权是最愿意参考众人意见的老板,每到重要决策之时,就会让底下的下属一一发表意见,每个人都敢畅所欲言。
之所以说他任贤为才,广听明断,是因为他愿意倾听,但却不全然听从,会经过自己的思考再做出决断,对于贤士来说是更为英明的君主。在诸葛亮想要联吴抗魏之时,东吴群臣却主张向曹操投降,认为根本不该抵抗,而孙权听完众臣意见后,也听了鲁肃的建议,和周瑜共商对策,最后拿定主意要和蜀国联手,因而当众拔剑砍下桌角宣称:“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,与此案同!”果真使曹操败北,形成三国鼎立之势。
另外,孙权也懂得用人。周瑜、鲁肃、吕蒙、陆逊,都是帮助东吴扩张版图的要角,各个才华洋溢、懂兵法又懂谋略。就拿陆逊来说,官拜大都督时年纪还不到30,孙权却不顾年龄的质疑,力排众议的提拔,陆逊也拿出击败刘备的显赫功绩,表示孙权有识人之明。
小结:很多人认为孙权是最值得追随的主公。和曹操相比,他的性格更为仁爱大度;和刘备相比,他的决策更为明快进取。
在孙权的旗下,你可以开玩笑、可以很欢乐,但务必要拿出实际绩效,他会依照你所能创造的成果来断定你的能耐。另外,如果你有与众不同的意见,欢迎积极争取,他都会让你说,如果最终没有采纳,也一定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。
那么,乱世中,我们总结下最受欢迎的老板具有的特质:
性格温和,毫无距离感、任人唯贤、愿意听从底层的声音,但不盲从。